
近日,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服装与服饰专业的9名学生,跨越4000多公里,坐了近70小时的绿皮火车,抵达龙湾。他们将在麦娇奴服饰有限公司展开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这不是单纯的技术学习,而是一场关乎民族共同体的深度实践。
经济互嵌:
从技能学习到回乡创业的闭环
阿旺益西是2021年第一批西藏职业学院大学生来龙湾实习的学生。四年时间,他已从实习生成长为技术骨干。“藏区没有现代化服装企业,但在这里我学到了自动模版操作、机器维修,甚至初步掌握了产业链多个环节的技能。”他的同学贡桑罗布在一旁补充:“企业压力当然比课堂大,但有师傅一对一教,还鼓励我们在小红书上学新技术。”
聊到将来的愿景,阿旺益西说:“我们藏区灵芝朗县没有现代化的服装企业,在这里,我已经掌握了360度自动模版设备操作等技能。几年后,我想在藏区创建一家具有藏族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相融的服饰企业!”
据悉,这是2021年双方建立对口校企合作关系以来的又一次深度联动。这些学生不只为企业注入了新活力,也在龙湾与西藏之间建立起一条人才与技能双向流动的通道。浙江麦娇奴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谢益东表示,“公司愿意为有意回乡创业的学生提供设备支持”。目前,该公司已有13名西藏籍员工,初步形成“实习-就业-创业”的良性循环。
文化认同:
当“石榴红”成为共同的语言
在龙湾状元三小,新生入学第一课是由“红石榴宣讲团”带领参观民族馆、石榴墙与AI运动站。状元三小校长张健透露,学校开发了“石榴籽”特色课程,推行国家统编教材,并针对教师和党员开展民族团结主题培训。学生吴金锡(侗族)和陈世涵(土家族)在义卖节展示民族手工艺,在足球嘉年华跳民族舞。
高校也在行动。温州理工学院自2022年6月成立温理工民促会后,全面推进温理工“石榴红”品牌培育工程,成功打造了石榴红”宣讲团、“石榴红”健美操队、“石榴红”志愿服务队、“石榴红”共富助力团等五个品牌项目,通过“五翼行动”——包括语言文化“传心翼”、经典鉴赏“共鸣翼”等,推进民族融合教育。
“这一切都是为了搭建桥梁,不只是技能上的,更是心灵上的。”温州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吕朝晖说。学校积极探索工作平台和活动载体新举措,扎实推进温州理工学院民族工作“全方位多点开花”,为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接续赋能。
空间融合:
“连心”构建互助型企业社区
在温州爱好笔业有限公司,壮族员工李大妈已工作了七年。“工友常分享美食,公司有医务室、理发、幼儿托管,节假日我还参与村社街区组织的游园活动,语言虽不通,但心是乐的。”
该公司副总经理梁新明介绍,企业现有少数民族员工400多人,涵盖十多个民族。公司通过党建引领,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和“爱心基金”,累计支出90余万元,救助困难员工50多名。
龙湾区民促会也积极行动:捐赠爱心拉面、举办中秋做月饼活动、组织团建;并向新疆、四川等地学校捐赠文具、服装,总价值超过30万元。
于此同时,龙湾到文成县黄坦镇石竹寮民族村举办帮扶慰问服务活动;爱心企业爱好笔业向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和四川阿坝州壤塘县7所学校2700名学生捐赠文具用品2700份,总价值11.1万元;浙江绅邦服饰有限公司无偿捐赠衬衫、裙子、牛仔裤等服装2000余件,总价值达22.68万元……
据了解,龙湾将继续在节日开展多样活动,帮扶各族群众,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