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产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走南闯北的苍南人,正以中医药为纽带助力民族地区融入全国大市场,促进各地区在经济上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融为一体。
苍南县参茸市场是全国最大的人参鹿茸冬虫夏草集散中心之一,位于苍南县城灵溪镇,虽非产地却形成规模庞大的滋补品交易枢纽,年交易额超40亿元,辐射国内外市场。起源于明清民国时期,改革开放后苍南商人赴东北、西藏、宁夏等地采购,二十世纪80年代形成交易规模,1992年政府筹建专业市场,2005年升级为现代化交易中心。苍南参茸市场被中国商业联合会授予“中国人参鹿茸冬虫夏草集散中心”称号,2005年整合至浙闽农贸综合市场内,占地121亩,入驻商户超200家,主营人参、鹿茸、冬虫夏草等千余种滋补品,从业人数5万多人。2023年,销售额更是攀升至40亿元,带动各民族地区就业人数10多万人。
以苍南县的龙头企业长生老号为例,他们投资4000万元打造独具民族风情中医药博物馆,依托民族地区独特自然生态和道地药材资源,在民族地区建立了标准化、规模化中药材种植基地,在辽宁桓仁满族自治县、宁夏中卫市和吉林延边满族自治州分别建成人参种植基地、枸杞种植和桑黄基地种植基地。
种植面积1500余亩,带动当地就业500余人,贸易额约1.2亿元。在西藏那曲,设立5个冬虫夏草收购点,在长春双阳区回族乡,建立鹿茸等产品收购点,年收购额超600多万元。长生老号公司负责人吴锡勇说:“企业在产业转型升级壮大过程中,致力于加强与各民族在产业方面的合作,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也实现了企业的良性发展。”
像吴锡勇这样实在做生意又结交各民族同胞朋友的企业家,在苍南还有很多。他们与广大民族地区加强贸易往来,让西藏的冬虫夏草走向全国,让东北吉林桓仁的野山参走向东部沿海,让宁夏的枸杞走进千家万户,走进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做大了中医药产业。而且在与各民族交往中增进了感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真实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