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平阳:新乡贤助燃发展 共富梦一路生花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17日来源:平阳县委统战部编辑:张朋杰

  碧湖翠绿、青山葱茏,通过飞翔的无人机俯瞰温州市平阳县乡村,你会看到一幅生态旖旎的绿色画卷缓缓呈现,由平阳县委统战部深挖各乡镇特色资源禀赋,联手众乡贤精心打造的三条新乡贤工作示范带则点缀其中,串联起昆阳、水头、萧江、腾蛟、凤卧5个乡镇,内容丰富且极具引领辐射效应,既成为平阳县探索以乡贤助力共富的县域新实践,也在乡贤和故乡之间打上了一个扯不断的同心结。    

  “乡聚”开“浙南红都,群贤毕至”的人才花

  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石。平阳县萧江镇潘南村,曾经面临人才流失严重、出现大量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窘境,发展动力明显不足。在“共同富裕”的大场景下,如何进一步促进能人返乡创业?如何推动乡贤切实参与到发展决策?这“两个如何”摆在潘南村两委案头、挂在他们心头。

  为此,潘南村新建“村级乡贤馆”,内设乡贤调解室、乡村振兴议事馆等场所,为乡贤和广大村民参与村庄发展提供了好去处。据了解,全村共吸收了60位德高望重的本土精英、事业有成的外出精英以及投资创业的外来精英加入民主协商议事决策。同时,为引导乡贤积极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潘南村还建立了“乡贤微信群”,为乡贤了解家乡、畅所欲言搭建线上交流平台。在浸满乡愁底 据悉,早在2017年平阳县鼓励各村搭建“党建+新乡贤”平台,成立以村党组织为核心、乡村精英为骨干的乡村振兴共建委员会,以党建引领新乡贤积极参与乡村产业发展与公共事务管理,帮助当地招募乡贤、振兴乡村。截至目前,招募在外乡贤回乡超万名,参加参事议事超3000次。

  “乡助”开“因地制宜,产业赋能”的富裕花

  “新乡贤+项目”的发展模式已成为平阳县昆阳镇发展的“助燃剂”,新乡贤在农村因地制宜、实干兴业的成果层出叠现。

  平阳县昆阳镇湖屿村的千亩稻虾基地是集水稻综合种养、生态休闲观光、科普示范培训为一体的综合型水产养殖示范基地,作为温州市最大的稻虾综合种养基地,它的诞生之路凝结着村两委与新乡贤共同谋划奋斗的汗水。彼时乡贤黄启如回到家乡湖屿村,看着这块未被发掘的资源宝地,决心带动家乡发展,他为村子出资1500万引进稻虾共养项目,之后联合村两委,通过党员干部和新乡贤“带头干”、带领村民以“就业+分红”方式“领着干”、聘请育苗专家让农户“学着干”等方式,实现亩产小龙虾300公斤,稻谷亩产1100多公斤,年产利润达800多万元,为村集体增收超200万元,累计解决村民就业140余人。同时,基地配套建设餐饮、垂钓平台,形成了集“游、钓、吃”一体的小龙虾产业,由单一产业向三产融合转型升级,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浙南龙虾第一村”的华丽转身。

  这个在湖屿村口耳相传的“乡助”故事,是“乡愁引领发展”的生动实践案例。平阳县正在以乡情为牵引,以产业发展为纽带,大力推进乡贤项目回归。2023年9月召开的平阳发展大会上,现场签约项目48个,计划总投资270亿元以上,还聘请了15位“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大使,育贤聚力激活一池春水,共同缔造擘画美丽平阳。

  “乡融”开“千万工程,村和人和”的文明花

  共同富裕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在千万工程实施的背景下,平阳县昆阳镇鸣山村探得美颜秘笈,开启了美丽乡村新时代,赢得了越来越多的“点赞”。

  走进这个千年古村,仿佛走进了时光隧道,古树参天、小桥流水、白墙黛瓦、门庭花香,平瑞塘河从村庄中缓缓流淌,文化礼堂和古宅、民宿相呼应,非遗一条街上游客纷纷。村民们无不感慨:“原来我们这里道路坑坑洼洼,到处都是老房子,现在真是大变样了。”古宅修葺、河道修整、村庄形象提升等工程的实施,以及非遗产业入驻助力传统文化传承,背后少不了广大乡贤的资金支持与付出。同时,鸣山村不断创新“乡贤+”载体,发挥乡贤在助力环境治理、慈善助老、营造乡风文明等方面的作用,融入村子方方面面,进一步培育新时代农村良好新风尚。

  温州市诗词学会来鸣山村采风时,留下这样一句诗:“啼鸟几声仍旧语,村容民貌已新遒。”因为“乡融”的力量,鸣山村的精彩蝶变仍在继续。

  经过近年探索发展,平阳县积极深挖新乡贤资源,成功激活“共富密码”。在共富路上,平阳县新时代的乡贤故事,还将长久稳健地书写下去。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央统战部|浙江省委统战部|中国温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