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苍南畲乡:念好扶贫“五字经” 走出增收“致富路”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24日来源:苍南县委统战部编辑:统战部

  为“打造浙南美丽畲乡”,实现精准扶贫目标,岱岭乡依托自身山水田园风光优势,举生态旗、打民族牌、走特色路,全面整合开发优势自然资源,充分挖掘民族民俗文化元素,深入推进重大扶贫工程,大力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不断健全脱贫兜底保障体系,念好扶贫“五字经”,走出增收“致富路”,实现了由“贫困畲乡”到“美丽畲乡”的华丽转变,农村经济总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取得了快速增长。

  据统计,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从2006年的510万元到2016年的9080万元,增长了17.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6年的2846元到2016年的12522元,增长了4倍多。2016年,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岱岭乡富源村脱贫致富经验做法被央视中国乡村之声栏目专题报道,并得到省领导批示肯定。

  一是念好“人”字经,整出一个“强集体”。该乡牢固树立“对人进行投资”理念,在建设“物的新农村”同时,大力推进“人的新农村”建设。通过精兵简政强队伍,加强村级组织力量建设,解决了集体资产有限、发展空间狭小、技术人才缺失、村级开支无序、经营管理粗放等问题;通过提升素质促增收,整合农民教育资源和载体,打造农民素质提升新平台——康德业言四合院,使农民获得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能力结构、人格价值和体面生活。2011年以来,先后举办了效益农产品种植、来料加工、普法宣传、心理健康、子女教育等各类主题讲座,共开展培训活动78次,教育农民3850人次。

  二是念好“住”字经,理出一块“新家园”。为扩大中心村聚集效应,加快新农村建设,通过下山搬迁机制,共实施农房集聚项目3个,实现552户2358人下山搬迁,极大解决了农民住房难、住房条件差等“老大难”问题;以“空间布局、治污美村、垃圾减量、民居改造、产业融合、文化传承”为切入点,协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将全乡生态山水、景点景区、民俗文化、特色村庄有机“串联”,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获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荣誉称号。

  三是念好“地”字经,育出一片“摇钱树”。紧缺的土地资源,成为阻碍群众创业增收的绊脚石,该乡通过实行宅基地复垦和基地开发相统一机制,共实施土地复垦135余亩,新增耕地全部用于种植温州特早熟蜜柑等经济作物;通过实行村集体牵头开发和农户土地入股相统一机制,建成了蜜柑、脐橙、柑橘、杨梅、玫瑰等9个生产基地,总种植面积达2750余亩。同时,大力发展观光采摘、农事体验等创意农业,积极开展蜜柑、脐橙、甜橘柚等采摘活动,2016年,吸引游客3万多人次,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53人,实现产值230多万元。

  四是念好“钱”字经,筹出一笔“创业金”。岱岭乡通过招引项目,吸引投资,成功吸引3000万工商资本回归农业,先后建成相约玫瑰园、玫瑰谷等项目;通过引进土地整理公司,让公司赚钱,让村集体和农户赚地,节省土地开垦费120余万元;通过股份合作,实现双赢,采取“集体+农户”的农业发展模式,积极探索村社合作,由村集体出资金、农户出土地,变租土地为合作开发,并对收益进行按股分红。截至目前,已有220户农户以土地入股,实现村集体增收10万元、入社农户户均增收2000元;通过与上对接,争取资源,为农村基础设施、农业水利灌溉等项目建设提供强大资金保障,极大缓解了财力不足的压力;通过共建共享,互助互利,全乡8个村已有5个村建立扶贫资金互助社,累计借出305余笔、185万元资金。

  五是念好“业”字经,耕出一片“致富田”。利用闲置劳动力,发展来料加工产业。引进了以环保袋加工为主的来料加工村集体经济产业项目,实现了农民“家门口就业”,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依托自身特色,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充分发挥畲乡山青、村美、民朴等优势,融合生态山水和畲族文化,陆续建成笔架山公园、民族文化广场、民族特色村寨等一批融合畲族元素、展示畲族特色的重点旅游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登笔架、观奇石、赏花海、游畲乡,成功举办了浙江省第三届畲族风情旅游文化节等民俗节庆活动,2016年,接待游客量达3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230万元。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央统战部|浙江省委统战部|中国温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