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邢时苗:给温州贴上“文艺”标签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27日来源:温州日报编辑:张朋杰

  1958年出生于温州。上世纪七十年代毕业于温州七中,在温州歌舞团任演员、编导,后出任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文工团团长。国家一级编导,中国舞蹈家协会理事。

  邢时苗曾先后8次担任央视春晚的舞蹈总监和现场导演,以及第七届亚洲艺术节开幕式、多哈亚运会闭幕式“广州十分钟”、第八届全国残运会开幕式等文艺晚会的策划、导演。其创作的舞蹈舞剧分别荣获全国舞蹈大赛金奖第一名、“群星奖”金奖、文化部文华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舞蹈“荷花杯”特别奖等。

  “我喜欢创新,任何作品我都要想透了再做。”

  “我坚持原创,绝对不抄袭。并且尽可能用民族文化的元素,所有思想的基础是时尚,这样艺术才鲜活。”

  “我只顾及作品,作品没成功前,演员就是我手中的材料,怎么捏那是我的事儿。”

  邢时苗54岁了。他自豪自己在这个年纪还能用“享受”的心态去经营工作,还能将生命中的美好时光裁剪成艺术品呈现于舞台之上。

  温州人导演残运会

  成就史上最好开幕式

  在邢时苗永不停息的大脑“创作弦”上,涌动着刻骨铭心的一次执导经历。2011年,邢时苗担任第八届全国残运会开幕式总导演。

  “激动并幸福着,给温州人长脸了”,回想起一年前的开幕式,邢时苗说,当初压力很大,“其他地方执导的演出完了我可以不再去,家乡不能不回来。干得不好,愧对江东父老。”

  开幕式一年半的准备,邢时苗获得了“魔鬼教练”的绰号:用严格到残酷的标准要求演员和志愿者,对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在杭州最炎热的季节训练,演员们每天从早上7点到9点半在操场上反复练习,最夸张的一次是晕倒了7个女大学生。

  “我是很严格,也很注重细节,因为我知道,只有平时的严格才能换来最后的成功。”邢时苗说,“在1112人的雨伞舞中,只有5个人按错了按钮,当然,这5个人也不该错。”

  邢时苗魔鬼式的训练终究换来回报,也赢得世人对温州人的赞赏。第八届全国残运会开幕式的总撰稿朱海豪这样评价:“这是中国残运会历史上最好的开幕式。”总策划何继青谈到开幕式高潮——点火仪式时,称:“温州人让整个过程从不可能到可能。”

  创作融入家乡民俗

  证明温州也能很“文艺”

  作为国家一级编导,中国舞蹈家协会理事和当今文艺舞台和舞蹈创作大师级人物,邢时苗从上世纪70年代进入温州歌舞团,开始编导之路。

  从人生中的第一个作品《白鹿的传说》起步,邢时苗自学了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导演、戏剧影视文学、数字媒体艺术等与编导相关、类似的专业。几年后,他编排的舞蹈《思考的一代》被浙江省艺术界关注。1982年,邢时苗创作了双人舞《醒来吧,弟弟》,逐渐步入“专业”轨道。之后,舞蹈作品《大海畅想曲》更是让邢时苗完成了从摸索到创作的华丽转身。

  这一次转变,让邢时苗的名字从温州走向全国,也把温州民俗文化带向了全国。1998年春晚,邢时苗结合乐清民俗舞板凳龙,创作了舞蹈《龙腾虎跃》。“家乡的题材由家乡人来演,温州味儿浓极了。”邢时苗表示,自己最满意的就是舞蹈所用的元素都带有乡情,主要舞蹈演员黄豆豆也是温州人,恰恰证明了温州人也能很“文艺”。

  近30年来,邢时苗先后8次担任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蹈总监和现场导演,出任第七届亚洲艺术节开幕式、多哈亚运会闭幕式“广州十分钟”等重量级文艺晚会的策划、导演。其创作的舞蹈舞剧荣获全国舞蹈大赛金奖第一名、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群众最喜爱作品”一等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

  面对执导生涯的诸多荣誉,邢时苗淡然笑之:“我只是在创作,开发一种思维方式,表达对世界的某种情感,但是这种思维一旦运转开来就不会停止。”(记者 华晓露)

分享到: 
友情链接:中央统战部|浙江省委统战部|中国温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