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温州市委会举行教师节座谈会
乐清市组织统战成员开展“应对经济危机献一策”活动
瓯海区无党派人士联谊会举行系列活动
洞头开展“送法律进企业”活动
瓯海区第六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召开
泰顺县落实四项措施助推民族乡村经济社会发展
中法友谊互助协会向瓯海陈庄小学捐赠60万元助学基金
瓯海区工商联举行“我要圆大学梦”慈善助学大会
瓯海区举办大型台海形势报告会
文成县委统战部开展“十个一”活动庆祝建国60周年
您当前的位置 :温州统战网 > 理论研究 正文

乐清市无党派人士工作思考

——暨作无党派人士联谊会成立以来的经验总结
http://www.wztz.org.cn   2009年09月11日 14:28
 

  中共乐清市委统战部课题组

  一、乐清无党派人士工作的简要回顾

  乐清的无党派人士工作虽然起步较早,但真正有意识地将这项工作列入统战部工作日程应该肇始于第19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后。从2000年到2005年,统战部的无党派人士工作基本侧重于实职安排的推荐、已作安排人士的联系、代表人士的培训等。2005年之后,中共乐清市委统战部开始关注无党派人士的培养、选拔、联系等工作,特别是注意到了“是否需要建立一个无党派人士的团体,以便更好地发挥这支队伍的作用”这个问题,并且做了一些调查摸底等基础工作。到了2006年,根据温州市委统战部的指示精神,由乐清统战部牵头筹建,于5月18日成立了乐清市无党派人士联谊会(以下简称“联谊会”)。联谊会成立以来,乐清市委统战部认真履行指导职责,以联谊会为重要载体,无党派人士领域的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一是建议市政协设置“无党派人士”界别,同时在人大代表候选人的提名、政协委员安排、实职安排等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现在联谊会会员中有政协副主席2人,科(局)级领导干部6人,省级和温州、乐清市人大代表8人,温州、乐清两级政协委员51人,副科(局)级后备干部4人;在联谊会之外,还有无党无派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后备干部160多人。二是支持联谊会和无党派人士开展社会服务,宣传无党派人士,让全社会知晓无党派人士,支持无党派人士工作。联谊会成立以来,在市委统战部和有关部门、地方的支持下,集中资源优势,开展了一个主题、四个系列、十五场(次)的社会服务活动,其受益对象涉及到军警、老人、企业家、农村山区贫病人员、“新乐清人”和其他知识界人士等。三是逐步推进自身建设,建立起了适应联谊会团体运行和参政议政需要的各项制度,主要是设置并明确了各办事机构的基本职能和分支机构的管理原则、财务制度、学习制度、组织发展办法和会员管理工作。四是加大了无党派代表人士及其后备队伍的建设,当前正结合无党派人士登记工作和主题教育活动,大力推进制度的贯彻落实、队伍的巩固壮大和素质的提升等工作。

  联谊会成立以来,作为无党派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全新平台和有效载体,起到了积极而独到的作用,开拓了乐清无党派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新局面,主要表现在:一、增强了无党派人士的凝聚力,有效促进了统战部和无党派人士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协助市委在知识分子群体中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二、进一步发挥了无党派人士的作用,使无党派人士的职业和专业化优势形成了集体智慧,从更广泛的领域为经济社会发展集思广益、建言献策;三、加快了无党派代表人士的培养选拔,通过联谊会这个平台,有利于提高无党派人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有利于统战部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加快无党派人士队伍的梯队建设。

  但是由于联谊会毕竟是崭新的工作载体,统战干部对无党派人士工作相关政策认识不够、理解不深,其他部门和社会对无党派人士工作还存在种种误解,无党派人士自身的角色意识又比较淡薄或者存在自我认识偏差等,导致了乐清的无党派人士工作,特别是联谊会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若干问题。好在乐清市委统战部及时抓住苗头,注意调查研究,认真思考,积极面对,坚持“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在工作中研究问题,在工作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推进工作”的工作作风和方法,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将这些经验和教训作一个总结回顾,同时对今后的无党派人士工作,特别是如何发挥好联谊会的作用,提出一些设想,兼作联谊会成立以来的经验总结和工作报告,供上级组织作决策参考。当然,乐清的经验和教训有很多方面是个别的、局部的,不足以说明全部的问题。但从乐清联谊会成立以来到过乐清交流工作的兄弟县(市、区)所提出的问题和困惑及应对办法诸方面来看,有些问题还是带有共性特征的。因此我们想把联谊会工作的有关情况如实地、大胆地做个总结,写出这个报告,希望能抛砖引玉,带出更多成功的经验,在党的十七大精神鼓舞下,按照省委统战部的部署,共同做好新世纪新阶段无党派人士工作。

  二、当前无党派人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无党派人士工作包括:1.统战部门自身开展的有关无党派人士的工作,2.统战部指导、支持无党派人士(主要通过联谊会这个平台)开展的相关工作,3.其他部门、单位、团体开展的相关工作。这里主要讨论前两种工作。

  在这两类工作中,统战部开展的工作是主体,支持联谊会开展工作是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关系十分密切又互有区别。简单地讲,统战部的工作是体现党的领导、落实相关政策、加强多党合作的工作,联谊会的工作则是一部分无党派人士在党的领导下,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互相促进等目标的重要载体。

  统战部的无党派人士工作是传统的工作内容之一,从目前来看,存在的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政策理解仍欠深透,缺乏“准确性”;二是与有关部门团体的沟通协调机制不够完善,缺乏“拓展性”;三是除了联谊会这个载体外,其他工作方式显得陈旧乃至沉闷,缺乏“创新性”。

  在支持联谊会工作方面,当前有三个问题引起了我们的重视:一是联谊会的规模问题,二是机构设置问题,三是统战部在协助联谊会开展工作的同时,如何支持其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其桥梁、助手、平台的作用——也就是机制问题。

  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将上述问题作一个简要的阐述。

  (一)县级统战部的无党派人士工作缺乏“三性”是历史积淀的难题

  政策掌握不全面、理解精神不准确、工作拓展有阻力、工作创新没动力是基层统战工作的老难题。不但我市如此,不少兄弟县(市、区)也是如此;不但无党派人士工作这样,其他领域的工作也差不多;不但现在才出现这种局面,过去的情形恐怕更保守。这个问题,我们不想也很难在这里过多的探讨,本文仅将其大概情况描述一下,作为全文的一个背景。

  (二)联谊会的规模太大不利于工作,限制规模又面临政策难题

  乐清联谊会成立以来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以参政议政为主要工作的统战团体,当其成员规模到了一定程度时,就会影响到开会、活动、学习、谈心、联络乃至于凝心聚力、安排人事等工作。根据各民主党派提供的经验,50人到80人左右的规模是最恰当的,到了100人以上,工作的难度会成倍地增加。而乐清联谊会一成立就有119名成员,目前还处于不断扩大的趋势中。问题的关键还不在于当前规模有多大,关键是限制其规模扩大面临着政策难题。由于联谊会是一个无党派人士自愿组成的社会团体,一般来说,只要申请人符合“无党派人士”这个条件并且承认联谊会章程,任何单位和团体都没有理由拒绝其加入联谊会。也就是说,想通过限制联谊会会员规模扩大来提高工作效果的路径是很难行得通的。

  (三)联谊会的机构层级过多引发多种弊端

  以乐清联谊会为例,目前的机构层级是:会员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会长办公室—秘书处、各办事机构、分支机构。这也是当前绝大多数联谊会(知联会)的机构模式。这种结构模式虽然也有它的优点,但在实际工作中,多层级的机构模式容易产生种种弊端。比如,有的时候为了讨论决定一件事,一些联谊会会员要开上三个层次不同、但主题几乎完全相同的会议。又比如,有的理事认为,既然有关议题已经经过会长办公会议、常务理事会议层层讨论达成共识,那么理事会议就不怎么重要了——其结果是,理事会这个人数最多、权力最大的常设机构成了最难召集、效率偏低的机构,使得本来就冗长的决策过程往往又在最后阶段遭到拖延。此外,名目繁多、层层设置的机构与“头衔”还会在无意中让普通会员将联谊会视作一个等级森严的官僚组织,从而导致自主意识淡薄,“联谊”功能打折,乃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凝心聚力与团结协作。

  (四)统战部对联谊会的业务指导机制要结合实际予以改革完善

  从建立联谊会的目的和联谊会的章程来看,联谊会的各项工作始终都是服从与配合于统战部的无党派人士工作,两者都是多党合作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统战部与联谊会的主管和接受业务主管、指导和被指导关系十分明确。但在这个大前提大框架下,如何结合实际不断改革完善统战部对联谊会的指导机制却值得深入探讨。

  当前,各地的指导机制互有差别,主要表现在统战部干部在联谊会兼职兼差问题的处理上互不相同。有的地方分管副部长和职能科(处)室负责人都在联谊会兼职,有的只有科(处)长兼职,有的则全部不兼职。兼差方面的情形也有差别:有的地方兼职的统战干部几乎包揽了全部日常事务;有的地方只需要参与重大工作或者在平时给予必要的协助;还有的地方既不兼职也不兼差,有关干部只负责了解情况、掌握政策、指导业务等工作,具体事务由联谊会按政策章程自行处理。不同的指导机制有不同的优缺点与其适应性,但总体而言,部长、科(处)长全部兼职又兼差的弊端大于优势。其缺点主要是:

  1.兼职必然兼差,兼职又兼差等于无形中使统战干部成了联谊会领导班子的副手与下属。在这种机制下,统战干部既是指导者,又是被指挥者、服从者、与执行者,“角色”很难演。

  2.兼差的统战干部与联谊会会员的关系更多的是事务性的交涉关系,而不是统战性的团结、交友、谈心等关系,特别是陷于联谊会事务后,几乎无暇顾及“无党派人士”这个全局性的工作,说得形象点就是:“种了联谊会的田,荒了无党派的地”。

  3.民主党派对此有意见,有的党派成员开玩笑说党派科长成了“无党派科长”;一些无党派人士也有意见,把统战部干部在联谊会兼职说成是“统战部给联谊会派来了‘党代表’”。

  以上四个方面,是我们在工作实践中,结合兄弟县(市、区)和民主党派工作的经验,获得的初步体会。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经过调查研究,结合实际,又提出了几点有针对性的初步设想,以期能得到上级的首肯,成为我们今后工作的指导方向。

  三、积极稳妥地解决好当前工作中的问题,进一步探索无党派人士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

  上述四个问题中,第一个问题是历史积淀的问题,本文不予深入讨论;后面三个问题都是新事物在发展成熟阶段中出现的新问题。针对这些新问题,我们要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既不能因为存在局部问题而否定全部工作,也不能因为问题出在局部而忽略其负面影响。下面我们尝试着针对后三个问题一一提出解决的对策,兼作我们探索无党派人士工作新机制新方法的一次小结。

  (一)参照其他社团作法,实行“当然会员”制度,加强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把解决规模问题同解决机构问题结合起来

  在本文的第二部分,我们分析了联谊会会员规模过大的弊端和限制的困难,这里还需要补充一点,就是说:如果一定要设置无党派人士加入联谊会的“门槛”,那就是等于把无党派人士分成了两个阵营——联谊会的与非联谊会的。把同样是统一战线成员的无党派人士划分成两个“阵营”,其结果是导致非联谊会会员的无党派人士被相对疏远,少数联谊会会员误以为只有他们才是“正宗”的无党派人士——联谊会在少数人眼里成了区分无党派人士政治面貌的基本准绳。

  要解决这么多纠缠的问题,用“收”的办法只能导致纠缠的“绳子”起绞越紧,因而“放”的方法可能更适合。怎么“放”?我们参照了海联会等社团的作法,认为实行“当然会员”制度更适合联谊会的实际与发展。

  所谓“当然会员”制度,意思是:凡符合中央统战部规定的、经统战部门登记备案的无党派人士都是联谊会的当然会员,既不需本人申请,也不必办理入会批准手续,一经登记就自动成为所在地的联谊会会员。

  这个方案看上去是把会员规模弄得更大了,事实上它达到了三个精简目标:1.这个方案的实施意味着“会员大会”这一级不断扩大的最高决策机构必须取消,取代其最高议事功能的应该是更精练更富代表性的新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机构精简(详见下文机构改革方案);2.打通了介于一般无党派人士与代表人士(主要是联谊会的理事以上会员)之间的“中间地带”,通过代表人士的影响力带动一批人,使统战部与广大无党派人士的关系更加密切,无党派人士之间的联系更加顺畅,精简了无党派人士彼此的联系程序;3.“拆除”了联谊会会员进出口的“篱笆”,适应了无党派人士快速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优秀人才的迅速“靠近”,同时也有利于不适应“无党派人士”称号的同志体面地退出联谊会,精简了会员管理程序。

  当然,和这个机制相配套的各项工作必须要紧紧跟上,比如要进一步加强无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好现任的联谊会议事机构成员的作用,逐步推进机构改革等,都应该在实施当然会员制度的同时迅速或逐步开展,使解决问题的各个方案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推进联谊会机构改革,建立更精练更富代表性的议事协商机构及其配套机构

  实行“当然会员”制度后,联谊会会员大会即告取消,因此必须迅速推进联谊会的机构改革,建立更为精练更富代表性的议事协商机构及其配套机构。

  为了维护相对的稳定,更好地发挥联谊会现任议事机构成员的作用,我们设想的机构改革方案继续沿用了现有的理事会框架但对其功能作了适当调整。新的机构框架如下表所示:

  机构性质 机构名称 主要功能 组成人员 机构规模 任职年限

  最高议事协商机构 理事会 行使会员代表大会功能,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会员大会。理事一般不超过50人每届任职五年。通常在当地新一届人大、政府、政协产生后的当年安排换届,以实现人事上的对接。

  常设议事协商机构常务理事会行使联谊会的最高管理功能,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理事会。会长办公会议不再单设为独立的议事机构,但保留其提议功能和会长召集常务理事会的职责。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常务理事 会长1名;副会长一般不超过5名,必要时设立常务副会长;秘书长1名;全体组成人员一般不超过30人

  常设执行机构秘书处 职能与现在的秘书处相同秘书长、副秘书长秘书长1名;副秘书长若干名,按工作需要聘任与这个机构框架相适应,联谊会的配套机构也要作出调整。调整思路如下表所示。

  机构类型调整方案

  办事机构 1、名称、职能暂不改变;2、主要负责人一般在常务理事会组成人员中产生并兼任副秘书长,副职负责人根据工作需要安排;3、由秘书长提出负责人拟任人选,交常务理事会通过聘任;4、聘任时间到应届理事会届满时为止,可连续聘任;5、加大绩效考核和激励制度建设。

  分支机构 1、取消现有小组建制;2、设立学习小组,作为非实体(虚拟)、半松散型分支机构;3、由副会长担任学习小组“召集人”,联系一部分常务理事、理事、办事机构负责人,建立起相对稳定的联系名单;同时联系一部分会员,建立动态名单;4、上述名单由“召集人”提出,经组织委员会协调后备案;“召集人”可以联系对象中确定“联络人”,作为其工作助手,“联络人”名单交组织委员会备案;5、未列入“召集人”联系名单的会员,由组织委员会直接联系;6、上述名单一般只作内部掌握,不在彼此间交流;7、召集人、联络人要加强与所联系对象的沟通,及时掌握动态信息,根据常务理事会的部署作好相关工作。

  (三)完善统战部业务主管和指导机制,充分行使统战部门四大基本职能,支持联谊会加强自身建设

  统战部门的基本职能是“了解情况,掌握政策,调整关系,安排人事”,在指导联谊会工作时,也应当以充分行使这四大基本职能为要点,完善业务主管和指导机制,支持联谊会加强自身建设。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和兄弟县(市、区)的一些做法,统战部在指导联谊会时关键是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坚决贯彻中央关于“发挥党委统战部在无党派人士工作中的牵头协调作用”的重要要求,积极主动地抓好无党派人士工作。发挥联谊会的重要作用,同时要建立健全各方面的工作机制。主要是抓好代表人士的工作,同时要将工作视野放宽到整个无党派人士队伍乃至整个统一战线,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做好无党派人士工作。在培养代表人士的同时,注重培养后备队伍,着眼于新老交替的同时顺利实现政治交接,使无党派人士的良好风范能代代相传。

  2.建立起职能科室与联谊会之间更加合理的工作联系机制。既要建立畅通的政策传达途径、信息反馈途径、工作联系途径,保证统战部及其职能科室充分履行职责,又要发挥无党派人士的积极性,将代表人士的考察、培养融合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社会服务、自我管理等工作的组织和实践过程中。

  3.加强代表人士评价体系建设。通过对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等工作的考察,结合联谊会的自身建设进程,逐步建立起代表人士的评价体系,及时发现一批政治素质高、代表性强、在无党派人士中威望好、参政议政等能力突出的代表人士。以上三点,是我们对完善指导机制的总结和思考。总的来说,就是要使统战部门尽量从联谊会的事务性工作中摆脱出来,更多地去做政策性的工作,做人的工作,把无党派人士的思想和实践更好地统一到多党合作的伟大事业中来,使联谊会能够在这个伟大事业中发挥作为统战社团的应有的作用。

  课题组成员:

  周宏扬(乐清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

  谢加平(乐清市委统战部党派科科长);

  柯文央(乐清市委统战部党派科副科长);

  包 雪(乐清市委统战部党派科科员);

  陈海珍(乐清市委统战部党派科科员)。

  2008年11月

 
稿源: 温州统战网       
 
联系我们:0086-577-88968955 温州市行政管理中心1439室 投稿箱:wztzw@126.com
Copyright (C) 2008 Wztz.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温州统战版权所有